Kube-proxy解析


概念

Kubernetes 在每个节点上运行网络代理。这反映每个节点上 Kubernetes API 中定义的服务,并且可以做简单的 TCP 和 UDP 流转发或在一组后端中轮询,进行 TCP 和 UDP 转发。目前服务集群 IP 和端口通过由服务代理打开的端口 的 Docker-links-compatible 环境变量找到。有一个可选的为这些集群 IP 提供集群 DNS 的插件。用户必须 通过 apiserver API 创建服务去配置代理。

一、kube-proxy 监听 API server 中 service 和 endpoint 的变化情况,并通过 userspace、iptables、ipvs 或 winuserspace 等 proxier 来为服务配置负载均衡(仅支持 TCP 和 UDP)。

kube-proxy

  • kube-proxy 其实就是管理 Service 的访问入口,包括集群内 Pod 到 Service 的访问和集群外访问 Service;
  • kube-proxy 管理 Service 的 Endpoints,该 Service 对外暴露一个 Virtual IP,也称为 Cluster IP, 集群内通过访问这个 Cluster IP:Port 就能访问到集群内对应的 Serivce 下的 Pod;
  • Service 是通过 Selector 选择的一组 Pods 的服务抽象,其实就是一个微服务,提供了服务的 LB 和反向代理的能力,而 kube-proxy 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 Service 的实现;
  • Service 一个重要作用就是,一个服务后端的 Pods 可能会随着生存灭亡而发生 IP 的改变,Service 的出现,给服务提供了一个固定的 IP,而无视后端 Endpoint 的变化,而这种关联的维护主要依赖 kube-proxy 实现;

二、kube-proxy 内部原理

kube-proxy 当前实现了三种代理模式: userspace、iptables以及ipvs,但是最新的实现方式是ipvs方式。**

1、 userspace 模式

在这种模式下,kube-proxy 持续监听 Service 以及 Endpoints 对象的变化;对每个 Service,它都为其在本地节点开放一个端口,作为其服务代理端口;发往该端口的请求会采用一定的策略转发给与该服务对应的后端 Pod 实体。kube-proxy 同时会在本地节点设置 iptables 规则,配置一个 Virtual IP,把发往 Virtual IP 的请求重定向到与该 Virtual IP 对应的服务代理端口上。
其工作流程大体如下:
Userspace

分析: 该模式请求在到达 iptables 进行处理时就会进入内核,而 kube-proxy 监听则是在用户态,请求就形成了从用户态到内核态再返回到用户态的传递过程,一定程度降低了服务性能。

2、iptables 模式

kube-proxy 持续监听 Service 以及 Endpoints 对象的变化;但它并不在本地节点开启反向代理服务,而是把反向代理全部交给 iptables 来实现;即 iptables 直接将对 VIP 的请求转发给后端 Pod,通过 iptables 设置转发策略。
其工作流程大体如下:
iptables

分析: 该模式相比 userspace 模式,克服了请求在用户态-内核态反复传递的问题,性能上有所提升,但使用 iptables NAT 来完成转发,存在不可忽视的性能损耗,而且在大规模场景下,iptables 规则的条目会十分巨大,性能上还要再打折扣。

3、ipvs 模式

与 iptables、userspace 模式一样,kube-proxy 依然监听 Service 以及 Endpoints 对象的变化;不过它并不创建反向代理,也不创建大量的 iptables 规则;而是通过 netlink 创建 ipvs 规则,并使用 k8s Service 与 Endpoints 信息,对所在节点的 ipvs 规则进行定期同步;netlink 与 iptables 底层都是基于 netfilter 钩子,但是 netlink 由于采用了 hash table 而且直接工作在内核态,在性能上比 iptables 更优。

ipvs

分析: ipvs 是目前 kube-proxy 所支持的最新代理模式,相比使用 iptables,使用 ipvs 具有更高的性能。

三、ipvs

什么是 IPVS ?

IPVS (IP Virtual Server)是在 Netfilter 上层构建的,并作为 Linux 内核的一部分,实现传输层负载均衡。

IPVS 集成在 LVS(Linux Virtual Server,Linux 虚拟服务器)中,它在主机上运行,并在物理服务器集群前作为负载均衡器。IPVS 可以将基于 TCP 和 UDP 服务的请求定向到真实服务器,并使真实服务器的服务在单个IP地址上显示为虚拟服务。 因此,IPVS 自然支持 Kubernetes 服务。

为什么为 Kubernetes 选择 IPVS ?

随着 Kubernetes 的使用增长,其资源的可扩展性变得越来越重要。特别是,服务的可扩展性对于运行大型工作负载的开发人员/公司采用 Kubernetes 至关重要。

Kube-proxy 是服务路由的构建块,它依赖于经过强化攻击的 iptables 来实现支持核心的服务类型,如 ClusterIP 和 NodePort。 但是,iptables 难以扩展到成千上万的服务,因为它纯粹是为防火墙而设计的,并且基于内核规则列表。

尽管 Kubernetes 在版本v1.6中已经支持5000个节点,但使用 iptables 的 kube-proxy 实际上是将集群扩展到5000个节点的瓶颈。 一个例子是,在5000节点集群中使用 NodePort 服务,如果我们有2000个服务并且每个服务有10个 pod,这将在每个工作节点上至少产生20000个 iptable 记录,这可能使内核非常繁忙。

另一方面,使用基于 IPVS 的集群内服务负载均衡可以为这种情况提供很多帮助。 IPVS 专门用于负载均衡,并使用更高效的数据结构(哈希表),允许几乎无限的规模扩张。

三、ipvs原理

ipvs的模型中有两个角色:

调度器:Director,又称为Balancer。 调度器主要用于接受用户请求。

真实主机:Real Server,简称为RS。用于真正处理用户的请求。

IP地址类型分为三种:

Client IP: 客户端请求源IP,简称CIP。

Director Virtual IP: 调度器用于与客户端通信的IP地址,简称为VIP。

Real Server IP: 后端主机的用于与调度器通信的IP地址,简称为RIP。

ipvs3

工作过程:

1、当用户请求到达Director Server,此时请求的数据报文会先到内核空间的PREROUTING链。 此时报文的源IP为CIP,目标IP为VIP。

2、PREROUTING检查发现数据包的目标IP是本机,将数据包送至INPUT链。

3、ipvs会监听到达input链的数据包,比对数据包请求的服务是否为集群服务,若是,修改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为后端服务器IP,然后将数据包发至POSTROUTING链。 此时报文的源IP为CIP,目标IP为RIP。

4、POSTROUTING链通过选路,将数据包发送给Real Server

5、Real Server比对发现目标为自己的IP,开始构建响应报文发回给Director Server。 此时报文的源IP为RIP,目标IP为CIP。

6、Director Server在响应客户端前,此时会将源IP地址修改为自己的VIP地址,然后响应给客户端。 此时报文的源IP为VIP,目标IP为CIP。


文章作者: 大懒虫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懒虫 !
 上一篇
在Windows下部署Kubernetes 在Windows下部署Kubernetes
准备工作首先去官网下载vagrant和VritualBox,vagrant是一款用于创建和部署虚拟化开发环境的软件,而VritualBox就是虚拟机软件。 【1-4】直接部署以下4步我已经写好了vagrantfile文件,大家可以下载我上传
2020-01-07
本篇 
Kube-proxy解析 Kube-proxy解析
概念Kubernetes 在每个节点上运行网络代理。这反映每个节点上 Kubernetes API 中定义的服务,并且可以做简单的 TCP 和 UDP 流转发或在一组后端中轮询,进行 TCP 和 UDP 转发。目前服务集群 IP 和端口通过
2020-01-03
  目录